当前位置:文玩梦工厂 >> 收藏百科 >> 纸币 >> 详情

民国纸币的稀有度排名


2025-07-15

民国纸币的稀有度排名主要依据发行时间、存世量、历史背景及版别差异等因素。以下为按稀有程度从高到低的代表性品种分析:

民国纸币的稀有度排名

一、第一梯队(极度稀有)

1. 民国元年(1912)南京临时政府军用钞票

- 特点:孙中山批准发行,存世不足10张,主见壹圆、伍圆券。因流通时间极短且政权更迭迅速,多数被回收销毁。

- 市场价:单张拍卖价超百万元。

2. 大清银行改中国银行兑换券(1912年)

- 特点:加盖“中国银行”字样的大清纸币,过渡性货币,存世量稀缺,尤以壹百圆券为珍品。

3. 民国七年(1918)中国银行美钞版

- 特点:美国印制,含壹圆、伍圆、拾圆,因防伪技术先进发行量少,流通后多被回收。

二、第二梯队(极为罕见)

4. 民国十二年(1923)交通银行国币券

- 特点:含伍拾圆、壹百圆大面额,因军阀混战导致回收率高,原色保存完好的极少。

5. 孙中山像“法币”试模样票(1935年)

- 特点:未正式发行的法币样票,含孙中山肖像的壹圆、伍圆,存世为档案留存品。

6. 新疆省银行60亿元券(1949年)

- 背景:国民党溃败前通货膨胀的极端案例,实际未流通,现存多为样票或盖销品。

三、第三梯队(稀有但有一定存世)

7. 关金券高面值系列(1947-1948年)

- 特点:伍万圆、贰拾伍万圆券见证恶性通胀,民间留存较多但品相好的稀少。

8. 地方军阀私发券

- :张作霖东三省官银号券、阎锡山山西票,因地域性强且信誉差,留存较少。

9. 中央储备银行中储券特殊版别

- :1941年首版含“华兴商业银行”暗记券,因政权倒台后大量销毁。

四、影响稀有度的关键因素

1. 历史事件:政权更迭(如北洋政府垮台)、战争(如抗日战争)导致纸币集中销毁。

2. 面额与材质:高面额币因回收政策存世少,辅币因损耗率高反而稀缺。

3. 区域差异:边远省份纸币(如西藏、云南)因流通范围小更罕见于市场。

4. 错版与样票:印刷错误或未发行试样票(如1948年金圆券样张)具特殊收藏价值。

民国纸币的收藏需结合历史文献与实物考证,部分品种因真伪难辨需依赖专业鉴定。稀有度并非绝对,随着档案公开或民间发现可能动态变化。

标签:纸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