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珊瑚选购指南:品质与保养 一、品质鉴别要点 1. 颜色分级: - 顶级阿卡红(AKA Coral):产自日本、台湾海域,呈深红或牛血红,色泽浓郁均匀,质地细腻,光泽度高。 - 莫莫珊瑚(MOMO Coral):桃红至橙红色,颜色稍浅
《敦煌壁画中的唐代服饰与色彩研究》可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讨论:
1. 唐代服饰形制的图像佐证
敦煌壁画中唐代人物服饰分为官服、常服与胡服三大类。官服体系严格遵循《唐六典》记载,如莫高窟第220窟《帝王图》中帝王冕旒十二章纹、群臣襕袍革带,与史料记载的"三品以上服紫,五品以上服绯"相印证。常服形象丰富,女性襦裙搭配半臂、披帛的造型(如第329窟供养人),凸显"粉胸半掩疑暗雪"的开放审美;男性圆领袍、幞头则反映便捷化趋势。壁画中大量突厥、波斯风格翻领袍、束腰长靴(如第45窟胡商图),体现丝绸之路服饰交融。
2. 矿物颜料与色彩象征体系
壁画使用青金石(蓝)、朱砂(红)、氯铜矿(绿)等矿物颜料,通过胶矾水固定形成独特色层结构。红色在唐代属尊贵色,如第130窟《都督夫人礼佛图》中主人着猩红襦裙,侍从仅用浅绛;青绿色多用于佛像与天界人物,如第57窟美人菩萨的青绿山水纹样披帛,暗含道教"天人合一"观念。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氧化铅颜料(如密陀僧)经千年碳化后,原白色已转为深褐,需结合X射线荧光分析还原初始色彩。
3. 织物纹样的文化互鉴
初唐壁画服饰纹样多见联珠团窠(如第334窟骑象菩萨)、对鸟纹等波斯萨珊风格;盛唐后葡萄卷草、宝相花等本土化纹样渐成主流(第217窟法华经变)。特殊工艺如夹缬印花在壁画中有细腻表现,莫高窟第130窟女供养人裙裾的菱形网格纹,与新疆阿斯塔纳出土唐代夹缬实物可互为参照。
4. 社会观念的物质投射
菩萨造像的璎珞、臂钏等饰物(第205窟)直接参照宫廷贵族服饰,反映佛教世俗化倾向;供养人画像中于阗国王"龙袍"与吐蕃赞普"左衽"装并存(第98窟),彰显多民族政权服饰礼制的碰撞。中唐后敦煌陷蕃,壁画出现大量辫发左衽形象,与长安风格形成鲜明对比。
5. 技术复原的当代实践
敦煌研究院通过光谱分析、显微观测建立颜料数据库,复原出"红裙妒杀石榴花"的茜草染色工艺。2015年与东华大学合作,依据第61窟供养人服饰三维扫描数据,成功复制出唐代绞缬罗裙,其"青碧晕染"效果验证了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记载的"染蓝捼灰"技法。
研究需注意壁画粉本传承导致的时代混同现象,如晚唐壁画可能延续盛唐服饰样式。此外,敦煌气候干燥使有机质服饰文物罕见留存,需结合法门寺地宫丝绸藏品、昭陵陶俑等交叉考证。最新的多光谱成像技术已能在剥落壁画下层发现早期服饰线稿,为服饰演变序列研究提供新证据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