挑选优质玉石是一门结合经验与专业知识的学问,以下几点需重点关注: 1. 材质鉴别 - 透光性:优质玉石透光均匀,无浑浊感。和田玉呈油脂光泽,翡翠则具有玻璃光泽。用强光手电照射,观察内部结构是否细腻,绺裂或杂质
琥珀的荧光反应是鉴别其真假的重要手段之一,不同成因和来源的琥珀在紫外光(通常为长波365nm或短波254nm)下会呈现不同的荧光特征,结合其他物理和化学性质可提高鉴别的准确性。以下从荧光反应原理、典型特征及综合鉴别方法展开说明:
一、荧光反应的原理
琥珀是天然树脂化石,含有芳香族有机物(如萜类化合物),在紫外光激发下会产生蓝白、绿或黄绿色荧光。主要原因包括:
1. 有机物结构:树脂中的共轭双键或苯环结构吸收紫外光后电子跃迁,释放可见光。
2. 氧化程度:表层氧化会减弱荧光,内部通常荧光更强。
3. 杂质影响:含硫或矿物质可能导致荧光色偏(如褐红或橙黄)。
二、天然琥珀的荧光特征
1. 常见荧光色:
- 波罗的海琥珀:蓝白至淡绿色(典型强烈反应)
- 多米尼加蓝珀:天空蓝(自然光下呈蓝调,紫外光下更显著)
- 缅甸琥珀:深蓝或紫蓝(可能与高硫含量有关)
2. 荧光分布:
- 天然块体:荧光不均匀,可见流动纹理或气泡阴影。
- 原皮保留部分:氧化层荧光弱,新鲜断面荧光强。
三、假琥珀的荧光异常表现
1. 塑料仿制品:
- 聚苯乙烯:亮紫色荧光(与天然差异明显)。
- 环氧树脂:无荧光或微弱黄绿光。
2. 柯巴树脂:
- 荧光色调类似天然琥珀,但因未完全石化,可能更均匀且无老化裂纹。
3. 压制琥珀(二代琥珀):
- 荧光斑驳不均,可见胶结痕迹或"血丝状"结构。
四、综合鉴别方法(结合荧光与其他手段)
1. 盐水测试:
- 天然琥珀密度1.05-1.10g/cm³,饱和盐水中悬浮,但柯巴树脂同样适用。
2. 热针检测:
- 真琥珀加热后散发松木香,塑料有刺鼻味(有损测试需谨慎)。
3. 红外光谱:
- 天然琥珀在1730cm⁻¹(酯羰基)、1150cm⁻¹(C-O键)有特征峰,压制琥珀可能出现额外峰。
4. 包裹体观察:
- 真琥珀含圆形气泡、植物残骸或昆虫,假货气泡多拉长或含现代污染物。
五、特殊案例与注意事项
1. 处理琥珀的荧光:
- 热处理琥珀可能减弱荧光;染色琥珀荧光被遮盖。
2. 荧光依赖性限制:
- 某些天然琥珀(如缅甸棕珀)荧光微弱,不能单独作为判断依据。
3. 仪器辅助:
- 使用专业紫外灯(3W以上),避免普通验钞灯功率不足导致误判。
琥珀的鉴别需多角度验证,荧光反应是快速筛查工具,但最终结论应结合比重、红外光谱、包裹体等综合分析。市场上造假技术不断升级,必要时建议送检专业实验室。
标签:荧光反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