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文玩梦工厂 >> 陶瓷百科 >> 还原焰 >> 详情

龙泉窑梅子青釉的还原焰控制要诀


2025-07-09

龙泉窑梅子青釉的还原焰控制关键在于精确把握烧成阶段的温度、气氛及时间,具体要点如下:

1. 温度梯度控制

梅子青釉的最佳发色温度在1250℃~1280℃之间,需缓慢升温至1100℃(氧化阶段),随后以5~10℃/min速率升至目标温度。高温阶段需保持稳定,避免波动超过±5℃,否则易导致釉面流动不均或发色偏灰。

2. 还原气氛的时机与强度

还原焰应在瓷胎接近烧结时(约1200℃)介入,控制一氧化碳浓度在2%~5%。前期还原不足会导致铁元素呈Fe³⁺(黄褐色),过度还原则可能产生烟熏或釉面发闷。典型操作:通过调整烟道闸板,使窑内呈现轻微负压,火焰长度控制在30~50cm。

3. 燃料与投柴技巧

松木是传统理想燃料,其油脂含量高(约15%),能维持稳定还原。投柴需"少量多次",每次间隔10~15分钟,保持窑内炭层厚度在15~20cm。现代燃气窑可通过调节空燃比(1:0.9~1.1)模拟还原效果。

4. 冷却阶段的氧化补火

降温至800℃时需短暂引入弱氧化气氛(氧气含量3%~5%),可消除釉层微气泡,使青色更加通透。此时若持续还原,釉面易出现"哑光"缺陷。

扩展知识:

釉料配比影响:梅子青釉的CaO含量通常达12%~15%,配合1.5%~2%的Fe₂O₃,钾钠比控制在3:1可增强乳浊感。

胎釉结合:胎体中含18%~22%石英时,膨胀系数与釉层更匹配,减少剥釉风险。

历史参照:南宋龙泉大窑遗址出土标本显示,成功梅子青釉的断面可见2~3层釉层结构,对应多次施釉工艺,现代复烧需分三次施釉(总厚度0.8~1.2mm)。

实际操作中需结合窑炉结构(龙窑、梭式窑差异)灵活调整,通过观火孔观察火焰颜色,理想状态应呈蓝绿色,火焰末端略带透明黄晕。

标签:还原焰

相关文章

陶瓷制作工艺及鉴赏要点

陶瓷制作工艺及鉴赏要点一、制作工艺1. 原料处理选料:高岭土、瓷石、石英、长石等原料需经严格筛选,Al2O3含量直接影响坯体强度。淘洗:采用水力旋流分离技术去除杂质,现代工艺要求颗粒细度达到325目以上。陈腐:原料需